时下正值夏收时节,在宿迁沭阳县汤涧镇双窑村侍庄组和南中组连片的多亩麦田里,六、七台收割机正在穿梭着收割小麦。
“全村多亩麦子,已收割多亩。”在现场组织收割的村主任凌兵说,村里动员农户抢时间收割,早腾茬口把亩水稻栽下去。
据了解,沭阳县今年小麦面积.38万亩,比上年增1.18万亩,全部为优质中强劲小麦,其中优质强劲小麦80万亩,占麦播总面积的57.3%。经预测,该县小麦亩产公斤,比上年增13.8公斤,增幅3.6%;总产55.47万吨,比上年增2.37万吨,增幅4.5%。
沭阳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连续两年获批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为切实稳定粮食生产,该县认真落实省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稳产增效的有关要求,压紧压实“米袋子”。县里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乡镇,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围绕“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确保全县基本农田不减少、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不减少。
为此,沭阳县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夯实粮食增产基础,着力提升粮食科技与装备支撑水平。全县划定小麦、水稻、玉米生产功能区和大豆生产保护区.万亩。同时,围绕全省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县建设,全县耕地轮作休耕已达3万亩,实现种地养地相结合,促进粮食持续高产稳产和品质改善。加快基本农田建设,今年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5个,面积12万亩,项目区当年可新增农业总产值.1万元,增加农民纯收入.27万元。
目前,沭阳全县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42万亩,占比65%。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今年夏收期间机械化作业达台以上,全县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8%。
去年以来,沭阳建立粮食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6个、核心区面积1万亩,辐射面积15万亩以上;建设58个小麦、水稻千亩示范片,示范片集成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模式,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
培育壮大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促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是沭阳实现粮食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该县依法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县先后培育规模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多家,注册粮食种植、稻虾养殖等专业合作社多家。
沭阳县青伊湖农场粮食种植大户滕云飞流转土地2万多亩成立江苏欢腾农业有限公司,引进种植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嘉优中科1号”去年亩产达到.7公斤,连续三年打破全省水稻亩产测产记录。“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就要有好种子。”滕云飞说,公司的研发中心采用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新技术,每年仅销售优质稻种就有多吨。
实现全年粮食稳中有增,抓好秋粮生产是关键。“今年对种植水稻50亩以上的主体,按照每亩不低于元的补贴标准给予扶持,对种植优质食味水稻品种并采取订单收购的规模经营主体予以倾斜。”提升稻谷补贴精准性,对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大有好处,沭阳县农业农村局作物栽培站站长仲召万说。
据悉,沭阳县今年规划秋粮种植面积.5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万亩。为确保水稻生产不误季节,该县开展代耕代种、代育代插、联耕联种、土地托管、订单种植等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加快水稻栽插进度,确保小麦收获一块、腾茬一块、栽插一块。
在稻米产业大镇高墟,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顾汉喜介绍,全镇5.83万亩水稻已陆续栽插,其中有亩种植的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高墟减米”。仲召万说,今年该县共万亩水稻,其中优质食味稻35万亩,订单生产面积17.5万亩。同时积极筹备创建19个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发展优质稻机插秧栽培,全县水稻插秧机达3台以上,提高亩均产出效益和粮食生产生态效益。
为稳住秋粮面积,沭阳县还动员农户充分挖掘旱地、岗坡地等潜力,扩大玉米、大豆、山芋等秋粮种植面积,实现秋粮面积最大化,确保全年粮食面积万亩,实现粮食总产万吨,牢牢守住“三农”基本盘。
“围绕保粮食产能安全和提升粮食生产水平,我们正在探索发展智慧农业,建设高标准智能化稻麦生产试验示范区,引领全县粮食生产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沭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朱冰说。(吕述谡朱彦东魏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