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刘胡兰式英雄王华,18岁为革命事业献
TUhjnbcbe - 2024/10/25 17:09:00

在沭阳曾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女英雄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

她始终不透露一句党的秘密

18岁就为革命献出生命

今天,县委宣传部和党史工委联合举办的

沭阳红色故事汇给大家带来

“刘胡兰式英雄”王华的故事

《“刘胡兰式英雄”王华》

王华出生于年,沭阳县塘沟镇碾盘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幼年聪明伶俐,性情倔强,有胆有识。表舅刘仰新在当地从事革命工作,经常给她讲英雄故事,她也真切的目睹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罪恶,这让她幼小的心中早早播下了革命火种。

年,王华年方15岁,即担任村妇救会长,动员青年参军,组织妇女做军鞋,磨面粉,支援前线。在工作中,王华处处以身作则。凡要求群众做到的事,她自己首先做到。在支前工作中,她动员群众做军鞋,自己首先完成任务。她动员群众磨军面,自家首先磨完。运送伤员,她更是带头抢着干。

年,王华加入中国共产党,升任周集区妇联副主任兼德方乡妇救会长。她更是处处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那年秋天,苏北地区雨涝灾害严重,她配合地方干部日夜查灾情、探险情,还经常带领妇女护堤、抢险、排涝。每次出现险情,她都是抢在前头。同年冬,在涟水保卫战中,大部分伤员都撤往沭阳县周集、塘沟一带。王华带领妇女转运伤员,说服父母首先摘下自家的门板,拿出自家凉床、席子等工具。在她带动下,其他人家也都像她这样去转运伤员。伤员转来村里后,她又带头组织当地妇女、学生组成服务团,分头服侍伤员。她每天为伤员洗衣服、端便盆、喂饭、喂药、喂水,遇到重伤号还日夜守候在床边,细心照料,胜似亲人。是年冬,涟水保卫战中负伤人员隐蔽于周集、塘沟一带治疗,她负责护理。本以为这样可以让伤员安心修养,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次年1月,敌人突然闯进碾盘村,伤员来不及转移,情况危急。她急中生智,故意趋前。敌人端着刺刀厉声喝问:“小丫头,八路伤员呢?”王华用手一指,不慌不忙地说:“夜里抬那边去了。”敌人不假思索,扑向王华所指的地方。骗走了敌人,王华随即安排伤员迅速转移,使所有伤员安全脱险。

在战争的烽火狼烟里,王华和其他基层干部一样,没有日夜。哪里需要她,她便出现在哪里。领导看她年轻,夜间行动不便,为了照顾她,就劝她说:“凡是夜间行动,你就不要参加了。”王华坚定表示:“那不行,共产党为了穷人打天下,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共产党员不分男女,男同志能做到的事,我也一定能做到!”。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历练了王华坚强的品格。解放战争开始后,她满腔热忱投入工作,经常走村串户,动员说服邻居、亲戚及其伙伴参加革命工作。她还配合乡、村干部做了大量治安工作。由于王华工作十分出色,引起了敌人的百般仇恨,背地里对她迸行暗算。年4月28日下午,王华到家住梁庄的姑父梁聚德家,动员姑父参加革命工作。该庄的奸细梁立早等人得知消息后,向驻在钱集据点的敌人告密。敌人趁天黑带人包围了梁庄。敌人搜遍了村庄找不到她,就将群众驱赶到麦场上,还乡团头子王大珠气急败坏,挥动盒子枪说:“不交出王华,我要大开杀戒!”群众沉寂,谁也不愿交出王华,惨案即将发生。藏在帐幔后的王华为了保护群众,急忙冲出来厉声喊到:“我在这里!”。敌人枪杀了梁聚德,并将王华绑进钱集据点。被抓后,敌人以为王华年轻幼稚,以为甜言许愿,金钱收买,就可以把她软化。面对敌人的引诱,王华义正言辞,唾骂了敌人的无耻卑鄙。敌人的如意算盘落空后,便严刑拷打,用烧红的铁犁烙她的脚,名曰穿花鞋。王华一言不发,口角流血,汗透衣襟,时昏时醒,目眦尽裂。

在最后一次审讯中,敌人要她交代当地区、乡政府的驻地以及活动规律、最近行动计划等,王华回答道:“你们太愚蠢了,别痴心妄想了,共产党员决不出卖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这里听到一个字!”敌人恼羞成怒,决定对她下毒手,就在据点旁边的土墙头下挖了一个坑,架王华临坑,以死作最后威胁:“生死在眼前,任你选择。”王华从容就义,壮烈牺牲,年仅18岁。王华牺牲后数日,她父亲和亲戚,在一位亲眼见到王华牺牲经过的老大爷帮助下,才找到了王华的遗体。此时已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周集区军民数千人也自发集会哀悼,淮海区党委授予王华“刘胡兰式英雄”称号。

吕梁山高万仞,英雄血沃千秋。王华为了严守党的秘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对党和人民无限的忠诚,更是我们永远学习的伟大榜样。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胡兰式英雄王华,18岁为革命事业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