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记,这条路终于修好了,还给我们装了路灯。现在下雨天不怕、晚上走夜路也不怕了。我们老百姓可开心了,谢谢您!”走了半辈子的泥路修好了,江苏省沭阳县张圩乡石桥村的老何高兴坏了,第一时间给驻村书记唐金潮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张圩乡石桥村周南周北组门前的这条泥泞路,涉及到95户人的出行,牵动了太多村民的心,也牵动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省委驻沭阳帮扶工作队员、张圩乡党委副书记、石桥村第一书记唐金潮的牵头推进下,这条路终于得到硬化,泥泞路和漆黑黑终于成为了过往历史。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唐金潮参加驻沭阳帮扶工作以来,一直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紧扣脱贫攻坚主题,从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事项入手,以精准扶贫为路径,为石桥村带来了新的期盼,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谱写着石桥村蜕变的美丽篇章......
走访入户,摸清石桥家底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年3月,唐金潮带着组织的重托,来到了帮扶地——沭阳县张圩乡,作为革命老区的涟沭接合部片区,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民生欠账多,是宿迁脱贫攻坚中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而他所驻的石桥村位于张圩乡的最东北角,位置偏僻、村落分散、人口流失、经济薄弱,系“十三五”期间省定薄弱村。年,石桥村集体经济19.2万元。年5月,石桥村经济增长缓慢,在全县所有村中经济排名倒数13名。如何帮助石桥村摆脱贫困?唐金潮任重而道远。
年3月26日,唐金潮同志在村民家里召开座谈会。
用真心倾听民声,用脚步丈量民意。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唐金潮先后主持召开村民座谈会23次,研究会办解决村民18件民生事项,累计走访群众次,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各类建议25条,牵头乡党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到石桥村现场会办12次,组织召开村民议事会13次,走访慰问困难党员8次,慰问困难群众8户。
“扶贫工作是一项有温度的工作,摸清搞准扶贫对象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首要问题。”一次次入户走访,一场场走心座谈,唐金潮用实际行动探索着石桥的振兴之路。
广泛会商,选准产业项目
产业扶贫是最根本的扶贫,也是最长久的扶贫。如何发展产业?首先,肯定是要选准产业项目。为了帮助村里尽快制定出符合石桥村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唐金潮在迅速摸清石桥村产业发展现状和了解村里产业发展的大体想法后,带领村内干部先后前往多地参观考察、学习经验,一头扎进了产业项目的调研工作中。
针对村里实际情况,唐金潮提出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一手抓产业增收的思路。
在现有主干道水泥路基础上拓宽2米,打造一条长米、宽7米的苏皖区主大道。兴建公共卫生间,修建标准化平方米的卫生室。装修党建活动室,打造村部小公园。招商引进江苏欧亚照明公司捐赠30盏路灯,亮化主干道;兴建涟水结合部东南组道路路灯工程项目,涉及9户人家,修建米、宽3米的水泥路,解决村民出行和农业生产问题,安装路灯4盏;组织开展天然气管道路面修复工程。这一件件实事,赢得村民的阵阵喝彩,都说“党的政策好,我们好日子来了。”
在产业增收方面,唐金潮提出发展楸树种植和投资烘干厂房的建议。在他的带动下,从5—8月石桥村开展广泛宣传和组织发动,成功流转土地亩,并成功引进宿迁国木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石桥,种植楸树亩地,直接增加村经济20万元,带动农户人次(其中建档立卡户60人次)就业。
发展楸树种植同时,依据全乡大力发展中草药主打产业的现实,利用乡已经投资兴建烘干厂房的有利条件,积极与乡政府下属的爱奇屋中药材合作社合作,投入扶贫专项资金万入股,以厂房作为抵押,乡政府兜底。签订协议前5年每年40万元,后10年每年30万元回报石桥村集体经济,并着重吸纳建档立卡户就业。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增长幅度突破50万元。
年8月11日,唐金潮同志现场探勘沭涟结合部东南组村落泥泞路,日前已经变成崭新的水泥路。
年8月4日,唐金潮同志与包村干部一起研究项目事宜。
年9月27日,唐金潮同志到新修好的沭涟结合部村落路段为增添路灯进行现场会办。
党建引领,夯实战斗堡垒
党建建设,一刻不放松。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战斗堡垒”,在事关全局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基础工作开始,唐金潮抓班子、带队伍,抓经济、求发展。围绕强弱项、补短板,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