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张长生通讯员吕述谡)盛夏时节的早晨,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过后,微风传来凉爽,记者来到沭阳县七雄街道七雄社区,瞻仰七英雄烈士墓。
离七雄社区大约几十米远就有一座院落,此院落便是七英雄烈士陵园,位于柴米河畔。远远望去,但见其圆形门旁悬挂着写有“七英雄烈士陵园”的铜质牌匾。
记者步入圆形门的小院内,这里矗立着一座飞檐翘角的六角亭。亭内高高地树立着一块长方形黑色大理石碑,正面上书“七英雄纪念碑”六个金色大字,字迹工整而遒劲,庄重而俊秀。背面为“七英雄纪念碑碑文”。六角亭的右面芳草萋萋,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亭的左面松柏森森,掩映着七座烈士坟墓。在这血染的红色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随行的七雄社区党支部书记丁安祥激动地向记者讲述七英雄的故事,了解那段气壮山河的战斗历程。
敌人偷袭仲湾乡公所
丁安祥回忆说,年年底,我军主力在苏中七战七捷后向山东作战略转移。国民党反动派向苏北根据地猖狂进攻,于年1月10日占领沭城。仲湾乡(现七雄街道)为敌我双方的必争之地。
年6月15日,盘踞在沭城的国民党军队,偷偷开往仲湾乡,策划偷袭仲湾乡。地下工作者获悉敌人的阴谋,中共城东和章集区委派员立即深夜通知仲湾乡公所火速转移,但是未能接上头。而乡公所的干部和民兵像往常一样分两处居住,章杰新带17人住在仲兆田家,临近柴米河堤。乡长屠文生率11人住宋家,两处成犄角之势,以便发生情况时相互策应。
6月16日凌晨4时。河东中共城东三联防宋广德发现国民党五十一师一个营和沭阳官田据点里的名还乡团,黑压压地趴在柴米河堤,准备攻打章集区仲湾乡乡公所,妄图扑灭人民的区、乡政权,他沉着冷静,立即打出了第一枪,枪声划破柴米河寂静的上空,空气凝固了。
枪声报警,情况十分危急!章杰新、屠文生分别在各自的驻地迅速进行战斗动员,大家同仇敌忾,举着拳头宣誓:“保卫家乡,保卫人民,血战到底,活着是战士死了是烈士。”
拂晓,敌人包围了仲湾乡公所。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向两处驻地发起进攻。
章杰新的驻地处是一个坐北朝南的院落,后面是三间堂屋,东面两间是锅屋,前面是个门楼,门楼不远处就是柴米河堤。敌人以河堤为阵地,居高临下,用轻重机枪向仲兆田家疯狂扫射。“17位民兵以门楼作掩护,机智、沉着地进行还击,战斗到早饭时间,敌人死伤20多人。而我方无一人伤亡。”丁安祥自豪地说。
敌人劝降遭到义正词严的拒绝
丁安祥告诉记者,面对民兵们的顽强抵抗,敌人一筹莫展,只好派人前来劝降,得到的是义正词严的拒绝:“我们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见劝降不成,于是凶残狡诈的敌人一面疯狂向我阵地猛烈炮击,一面到仲家房屋后放火,霎时,烈火腾空,浓烟滚滚……战斗中章杰新身负重伤,子弹穿透了胸膛,仍忍痛继续指挥战斗;杨如成浑身是血,还不停地向敌人射击;房屋被大火烧光,目标暴露,敌人的机枪疯狂扫射,子弹像飞蝗般散落。仲伟成不幸中弹牺牲,两手仍紧握枪杆;葛恒兴多处受伤,血流如注,坚持打完最后一枪。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冲出去决一死战。章杰新意识到固守待援不大可能,决定突围,毛尚柱、纪士林、仲跻玉、杨如成率先冲出,先后饮弹倒下。章杰新把已打坏了的手枪塞进阴沟里,冲出突围时,不幸也中弹牺牲。乡长屠文生处战斗亦甚激烈,僵持不下。
年6月16日上午10时许,援军赶到,击溃敌人,仲湾乡人民政权在血雨腥风中岿然不动。我军官兵目睹七英雄遗体,悲愤交加,泣不成声。中共六地委追认章杰新烈士为模范党员,号召广大军民学习七英雄,同敌人血战到底。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柴米河畔,英雄的事迹传遍了淮海大地。
改乡名为七雄以志纪念
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年仲湾乡改名为七雄乡,以志纪念。年七雄乡撤乡设镇。年,七雄镇经区划调整,成为七雄街道。从乡到镇,再到街道,50多年来,无论是建制变化,还是区划调整,寄托着人们对英雄敬仰与缅怀的“七雄”二字始终没有变。
丁安祥告诉记者,年6月,七雄乡人民政府于七位英雄牺牲40周年之际,在烈士墓地一侧,建成七英雄纪念碑亭。每至清明前后,七雄乡党政机关、中小学生和老百姓,成群结队地到七雄烈士亭祭扫致哀,重温七英雄革命斗争史迹,决心继承英雄遗志,发扬烈士精神,紧跟时代潮流,坚持艰苦创业,努力在英雄的土地上画出时代最新最美的蓝图。年6月,沭阳县人民政府为七位烈士建造陵园,树碑记其事迹,英名与世长存。
如今,七英雄烈士陵园被沭阳县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丁安祥对记者说,七英雄精神仍是大家今天所需要的并大力发扬的优良传统。七雄人民在七英雄精神的感召下,为改变家乡的面貌,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