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沭阳人到华长,心不再凉宿迁网
TUhjnbcbe - 2025/1/15 21:16:00

宿迁网讯(记者魏欢庆通讯员吕述谡范青柏)傍晚时分,沭阳县胡集镇华长村村部前的小广场上,本村和周边村居的多名群众,跳起了欢乐的广场舞,热闹非凡。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坑洼臭水塘,现在却成了附近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臭水塘“变身”休闲小广场,折射出华长村的巨变。

现在的华长村,在镇里考核每年都是全面先进;脱贫攻坚等工作走在了全县前列,被沭阳县委组织部评为五星村居。可谁又能想到,华长村曾经连续9年考核都是全镇倒数第一,在沭阳县都是出了名的后进村。

办实事,逐步赢得群众信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年,华艳和出任村党支部书记,华长村才有了转机。上任伊始,他面临三大考验:村“两委”没有公信力,村集体债台高筑,村里基础设施差。

那时候的华长村,干群关系异常紧张,村里无论想做什么事,老百姓几乎都不支持。让华艳和记忆尤深的是,他上任后三个多月,竟然连一次党员会议都没有开起来。

“我当时没什么经验,他们也不服我,不支持工作。”面对党员和群众的冷脸,华艳和没有灰心,他向大家立下承诺:“你们看我做事的结果就行了,我如果干得不好,请大家不要选我。”

华艳和做的第一件实事,就是解决三桃渠堵塞问题。

三桃渠,是华长村的一条灌溉渠,雨季也承担着排涝功能。可就是这条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利民渠,却成了群众不断上访的“导火索”。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这条渠下游多米一直堵塞,每年一到雨季,雨水排不出去,下游70多亩农田就会被淹,涉及20多户村民。

“老百姓的庄稼被淹了,还无处索赔,就认为村里不作为,每年都到县里上访。”村里老党员朱开吉回忆说。

说干就干,华艳和与村“两委”干部认真商议,多方协调争取,筹集施工经费,一举将三桃渠彻底打通,化解了积压近十年的信访矛盾。华艳和回忆,自从办成了这件事,很多村民对村“两委”的态度明显好了起来。

“三桃渠疏浚,算不上什么大事,也没花多少钱,但是和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和支持,正源于这一件件小事。”华艳和说。

华艳和上任以来,村里先后铺设了7条水泥路,新修了3条水泥渠、3个大电灌站,村里的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件件好事实事,换来了好口碑,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促增收,“负”村变富村

十年前的华长村,是真穷。华艳和清晰地记得,年他上任时,村集体负债高达多万元。“以前村集体没有收入,都是借钱过日子,村里的账目也比较乱。”老党员华金和说。

华艳和先对村里的账目进行了仔细梳理,并且规定:确实是因为村里为民办实事借的债,有村里原来“三大员”签字、村委会加盖公章的,村里认账并且还钱;凡是没有正规手续的,私下吃喝消费的,村里一概不认。

穷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道怎么摘掉“穷帽子”。华艳和首先想到招引一些工业项目,增加集体收入,可是谈了几个项目,老板到村里一看,转头就走了,因为村里的基础设施实在是太差了。

工业不行,那就流转土地,发展高效农业。华艳和想方设法,先后引来莲藕和芡实种植项目,土地流转后溢出土地的收入,为村里每年增加四五万元收入,加上后方帮扶单位帮助销售芡实的中间差价3万多元,再加上镇里每年近2万元的招商引资奖金,华艳和自己再贴一点,村里总算是有了固定的收入。

一边增收,一边还债,到年底,华长村才把所有的债务还清,还结余了1万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终于由负转正。全市开展公共空间治理活动以来,华长村又先后收回河滩路肩亩、废沟塘及占用土地近亩,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万多元,再加上后方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年,华长村集体经济收入31万多元,年达到了53万多元,“负”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村。

惠民生,点亮群众幸福新生活

“以前这里都是废水沟,连一条进村的好路都没有,村民进出都踩着一脚泥。”指着村部门前的水泥路,村民黄振春感慨道。

以前的华长村,路不通、房子破、环境差。年,村里已经有了一些固定收入,华艳和与党员干部商议后,勒紧裤腰带,先把进村的路修好了。路通了,群众的心气也顺了。

“很快就能住上新房子!”在华长村新型社区建设工地,该村长东组村民蔡礼荣看着竣工的新房子,满脸都是欣喜的期待。“以前我们住的是低矮的土坯房,等年底就能住到平方米的两层‘别墅’里了。”

近年来,乘着全市农房改善的春风,华长村牢牢抓住土地增减挂钩、脱贫攻坚等政策利好,全力推进农房改善项目,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目前一期80套新房已经完工,正在扫尾,二期50多套也即将开建,争取尽快让所有群众住上新房子!”华艳和介绍说。

不仅如此,华长村还相继建成了农家超市、村卫生室、三类公厕、小区污水管网、村企联建休闲长廊、党建文化休闲广场等,疏浚河道0米、绿化道路米、安装太阳能路灯76盏……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一步步“蝶变”成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新村。

曾经,关于华长村,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人到华长心发凉,提到华长话就长。”

但是现在,到华长村,心不凉了;提起华长村,话也不长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沭阳人到华长,心不再凉宿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