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属地区最早的团组织成立于何时?
在什么背景下成立?
早期开展了哪些工作?
这篇文章告诉你!
从年开始,连云港就有了党的活动。年6月,李超时根据江苏省委关于东海(即海属地区,以海州为中心,主要辖现海、赣、沭、灌及部分周边地区)在“两个月内”“将党的基础建立起来”的要求,和省委派来的小叶(化名)、东海中学(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师范班学生惠浴宇一起,在白虎山的一块翘石下召开会议,建立中共东海特别支部,揭开了连云港革命斗争史上新的一页。同年12月,特支改为县委,翌年3月改为中心县委,推动连云港革命形势不断向前发展。因此,通说认为,中共东海特支是连云港党组织的源头。
海属地区早期党组织的创建发展和党的活动是比较明确的,但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海属地区早期组织创建情况和活动情况,却鲜有党史工作者研究。围绕海属地区最早的团组织成立于何时、在什么背景下成立、早期开展了哪些工作等问题,笔者走访了相关专家,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梳理。
史料记载
上述问题,在省市区三级组织史资料中查不到可考记录,相关地方志查不到详细资料。在连云港市党史办编写的《中共连云港市地方史》正文中也没有记载,但在书中附录《大事索引》中载有“(年)3月万凤仪(万众一)受中共徐海蚌特委指派到东海开展建团工作,并任东海县委书记。”
经过笔者考证,追根溯源,这一记录来源于万众一本人的回忆录。《连云港革命史料(第一辑)》实录了其年12月13日自述:“一九二九年春,约三月份,我受徐海蚌共产主义青年团特委指派,任共青团东海县委书记,去海州地区,建立和发展共青团组织。到那里,见到了李超时、惠美琬(即惠浴宇,本文作者注)、杨光銮以及负责军事的李少堂,还有县委委员老黄同志。首先在东海中学建团,成立支部,随后跟李超时到新浦、大村、白塔埠、郇圩等有党组织的地方去建立团组织。经再三回忆,约发展了共青团员百余人。”
这是目前能够查到的最早关于海属地区团组织创建和早期活动的历史记录。
万众一其人
万众一(-),又名万凤仪,江苏铜山人。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历任共青团东海县团委书记,团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长,中共铜山县工作委员会委员,铜东抗日游击队领导人,铜东县委书记,苏皖区党委第三地委书记,八路军淮河大队政治委员,涟水、沭阳、潼阳县委书记,淮海地委副书记、书记,华中工作委员会民运部部长,苏北区党委副书记兼行署主任,江苏省委常委兼农委书记,中央农业部农业宣传总局局长,农业部顾问等职。年6月8日在北京逝世。
再简要介绍下万众一同志早年参加革命斗争情况。年12月生于江苏省铜山县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受到进步思想影响,年初,在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毅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了革命活动,在当时就读的江苏省第七师范(位于徐州)传播马列主义,组织反对军阀统治的学潮,被学校当局开除。年初任共青团东海县委书记、江苏徐海埠团特委书记,在此期间组织了扁担会等农民组织,反对封建剥削,维护农民利益。年末到年底任共青团江苏省委组织部长时,不顾因参加反对王明错误路线的斗争而遭受开除党籍的打击,仍继续坚持革命活动。年,上海寻找组织要求恢复团籍,在参加党组织的“五一”飞行集会散发革命传单时,被法租界当局逮捕,在狱中历尽折磨,始终坚强不屈,保守了党的秘密。两年刑满释放后,积极找到党的组织接上关系,于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海属地区早期团的工作
年5月,团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正式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年1月26日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建团初期,尽管还一时不能提出符合马列主义的党团关系学说,但是青年团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发挥了党的助手和预备学校作用。年7月,团的五大通过的《团章》第一次写入“本团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一节,使得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得到制度上的保证。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江苏省委加强对徐海一带党的领导。至年年底前,海属地区先后成立了中共东海特支、新安特支、白皂支部、郇圩支部、白塔支部、板浦支部等多个党组织,年12月中共东海特支改为东海县委。各党组织也先后领导工农开展了“反王大同盟”逮捕军阀县长王佐良、东海师生声援济南“五三惨案”、东海小学教师索薪斗争等活动,在这过程中广大革命青年积极参加。特别是在东海中学学潮斗争中,在中共党员冯硕仁、杨光銮、惠浴宇等的指挥下,广大学生和革命青年不畏强权、坚决斗争,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气焰,充分显示了学生运动的力量,振奋了人心,广大青年受到了生动的政治教育和实际锻炼。
年3月,万众一受中共徐海蚌特委指派到东海开展建团工作,先从东海中学、新浦、大村、白塔埠、郇圩等有党组织的地方着手,依托党支部建立多个团支部,在这些地方发展了共青团员百余人。顺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徐海蚌特委“五一”总示威及整个红色五月工作计划大纲(年4月6日)》中就提出:“在5月30日前,徐海蚌地区至少要发展两千个新同志(党一千五百、团五百)”,其中海州发展数量为人。
在中共东海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各个团支部和广大革命青年在新浦黄包车工人斗争、大村扁担会收山斗争等行动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很多共青团员成为了革命斗争的重要组织者和骨干力量。由此,海属地区共青团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随着革命形势不断发展,在之后的革命和建设时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相涛,系连云港市海州区党务工作者)
参考资料
[1]中共连云港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共连云港市地方史[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2]中共连云港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海属地区早期党组织有关文献汇编.内部发行
[3]中共连云港市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办公室.连云港革命史料(第一辑).内部发行
[4]惠浴宇.朋友人[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5]李玉琦.中国共青团史稿[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