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交汇点讯9月10日一早,宿迁市沭阳县新河镇新槐社区的不少村民,赶在教师节这一天,在村里第四代教师孙玉忠的带领下,来到村口写着“教育世庄”四个大字的石碑前,再次回顾村子的百年传承:这块年9月竖立在村口的石碑,背后是这里自年开始,6代人共计82名老师,在三尺讲台上的笃定坚守。
“这座石碑,不仅是年间,村里6代人的坚守,更是82名老师的师道传承!”10日上午,孙玉忠向村民们讲述了过去的历史:年,孙圩庄人孙文元自筹资金创办了“新河第一小学”,这也是新河历史上的第一所小学。自孙文元在孙圩庄播下第一颗教育的种子后,至今共计6代孙圩人加入教育行业,从教人数82名。
孙玉忠的父亲孙银,作为孙圩第三代从教者,从年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他曾经在家乡多所小学任教,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校长,他深耕教育这片天地,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我们这一辈,从事教育行业的有很多,大家都把最好的时光献给了教育事业!”孙玉忠感慨。今年上半年,孙银因病去世,在离世前,他反复嘱托后人:“因为孩子读书受穷不丢人,再穷也要给孩子读书。”这是多年来,村里最光荣、最质朴的思想。
因为这个观点,孙玉忠接过了父亲的教鞭,今年40岁的他,已经在这里度过了19年的工作生涯。“初中毕业后,我就想着到外边去闯一闯。后来在父亲孙银的影响下,我进了一所师范学校读书。”孙玉忠说,毕业后,他就回到了家乡教书。而他的妻子孙利荣也是一名小学老师,和他同在一所学校教书。
在教育世庄浓浓的教育理念和氛围的感染下,通过自身的努力,不仅孙玉忠从一名年轻教师变成了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孙圩从教的夫妻也超过了20对。“教育世庄”成了孙圩六代从教人用近百年坚守,塑造起来的一张令人肃然起敬的名片。
如今,“第六代”教师也已经毕业,走上了教书育人的舞台。今年27岁的孙迪,年成了沭阳县沭城镇祥和幼儿园的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出生于‘教育世庄’,自小就受到教育的熏陶。读书的时候,我的班主任和老师都是我们村的伯伯,他们家也离我们家不远,都非常熟悉。那时候特别害怕,在学校里学习不好。”孙迪说,也正因如此,她在学校格外认真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这些伯伯的教育下,她对教师的崇拜和敬畏之心越来越浓。那时,她便希望自己长大后可以从事教育工作。
在她眼中,这些老教师的教书经验是十分宝贵的,在老家一出门便能见上好几位。与他们聊上一会天,听听他们教书的故事,这对她帮助很大。
“作为‘教育世庄’走出来的闺女,我的梦想实现了!”孙迪说,她和庄中原来自己崇拜的教师前辈们一样,有了自己的学生,为此,她觉得光荣。
目前,这里正在师范院校读书的孙圩孩子还有好几个,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像前辈们一样,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六代执教,挥袂生风……为人师表,子子孙孙……”“教育世庄”上的碑文历历在目,光阴如水,人生迢迢,在未来的岁月里,这些文字也将留在人们的心里,再续更多教育传承的动人故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孙旭晖通讯员相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