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份“沭阳好人”“沭阳孝星”“最美青年”名单出炉啦快来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人~
4月份“沭阳好人”
01敬业奉献类
叶敬标:夜空下的放映人叶敬标,男,青伊湖镇蔷薇分场职工。当夜幕降临,赵集村的小广场开始热闹起来,村民们早早就来到这里等待电影的放映。电影放映员叶敬标轻车熟路,4根长铁杆,两个挂幕布的点,一个人就将放映的所有道具搞定。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观看红色电影《打过长江去》。提起乡村电影放映,乡亲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叶敬标。42年间,他默默坚守,走村串乡,年复一年,为群众放映上万部电影。如今退休的他义务为村民放映电影,用无私的奉献点亮乡村夜空。用热爱,守望放映岁月。时代日新月异,从胶卷到数字放映,电影播放设备越来越方便,电影片源也越来越丰富,播放效果越来越好,叶敬标也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但不变的是他的情怀,对电影、农村、乡亲们的热爱。通过多种类型电影放映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增加了群众间相互沟通了解,增添乡村和谐氛围,让乡村夜晚“有声有色”。90年代的时候,电影行业不景气,当地的电影院倒闭,但是叶敬标没有放弃放映电影,默默坚持了下来,他说,“每次看到那些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他们看电影入迷的样子,我就特别满足和欣慰,再苦再累也觉得很值得。我还会一直坚持下去,为老百姓放好每一场电影。”用责任,照亮乡村夜空。叶敬标每次放映都会提前到达现场,积极协调村干部,选择好放映场地,并用便携式扩音大喇叭绕村宣传电影信息。为了做好电影放映工作,每次放完影片,叶敬标会主动收集村民对电影题材的意见,听听村民的反响,也不断地满足村民的“口味”。今年是建党周年,为了满足群众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需求,近期放映电影题材主要以红色电影为主。作为一名电影放映员,叶敬标就想守好农村电影这块阵地,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叶敬标也是村里红白理事会的成员,积极倡导群众节俭办事,宣传移风易俗政策,弘扬文明新风;村民办事有要放电影的需求,他都会积极义务帮忙,让乡亲感到暖心。一台放映机、一张幕布、一部电影,以及上万个放映之夜,叶敬标用对电影放映事业的热爱和内心的责任、担当,守望42年放映岁月,照亮乡村夜空。
姜涛:坚守战“疫”一线的社区书记姜涛,男,南湖街道南湖社区党委书记。他以身作则,乐于奉献,带领社区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凝心聚力,冲锋陷阵,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受到街道及上级党委充分肯定,他的先进事迹被《共产党网》《今日头条》等媒体报道。今年“五一”前夕,荣获“五一劳动奖章”。疫情发生后,姜涛不顾个人安危,把群众生命和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去年2月4日晚,我县陈某被列为新冠肺炎疑似人员,姜涛不顾被感染的风险,勇敢上楼,为其妻儿检测体温,并进行思想安抚。次日陈某被确诊后,全楼62户、人全部实行全封闭隔离。期间,姜涛不仅做好各户居民思想安抚工作,还解决他们生活必需品采购和配送,受到广大居民高度评价。姜涛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靠前指挥。在他带领下,南湖社区各疫情防控站点,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坚守,全力以赴,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开展防控疫情宣传、排查返沭人员、卡口封堵、消毒灭源等各项工作。做到小区不漏户,每户不漏人。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情怀,彰显了有担当有作为的党员先锋本色。02孝老爱亲类
郁树:10年如一日照顾精神残疾女儿
郁树,男,七雄街道双条河居委会村民。“女儿,饭做好了,快起来吃饭”,家住沭阳县七雄街道双条河村郁庄组的郁树家每天都上演着温馨的一幕。不知不觉,郁树已经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儿郁云飞10年了。今年42岁的郁云飞常年吃药无劳动能力,在和丈夫离婚后,女儿小冰也和母亲一起生活。为了更好的照顾女儿和外孙女,郁树把她们母女接到自己身边,无论酷暑严寒,他用无限的耐心和爱心,不计艰难困苦,一直照顾着她们。外孙女小冰现在在职校读书,郁树作为监护人照顾着她的衣食住行、学习情况,对外孙女的关爱无微不至。10年来,他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故事,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伦理道德,郁树一家先后被授予“村居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等荣誉称号。
郁树,男,七雄街道双条河居委会村民。“女儿,饭做好了,快起来吃饭”,家住沭阳县七雄街道双条河村郁庄组的郁树家每天都上演着温馨的一幕。不知不觉,郁树已经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儿郁云飞10年了。今年42岁的郁云飞常年吃药无劳动能力,在和丈夫离婚后,女儿小冰也和母亲一起生活。为了更好的照顾女儿和外孙女,郁树把她们母女接到自己身边,无论酷暑严寒,他用无限的耐心和爱心,不计艰难困苦,一直照顾着她们。外孙女小冰现在在职校读书,郁树作为监护人照顾着她的衣食住行、学习情况,对外孙女的关爱无微不至。10年来,他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故事,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伦理道德,郁树一家先后被授予“村居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等荣誉称号。
陆轩盛,女,李恒镇江圩村村民。“尧石,来,洗把脸。”60岁的陆轩盛端来一盆洗脸水,她试了试水温,将毛巾打湿,一手扶着小叔子的肩膀,一手拿着毛巾为小叔子擦拭脸颊,这是陆轩盛30年来悉心照顾小叔子的一个缩影。小叔子江尧石出生时伴有脑炎症状,留下严重后遗症,智力残障,生活不能自理。嫂子陆轩盛婚后主动承担起照顾好小叔子的重担,一边养育两个孩子一边照顾小叔子,农忙时还要侍弄家里几亩薄田、养鸡种菜。30年如一日,给小叔子洗脸、刷牙、喂饭、整理房间、清洗衣物,精心照顾,使他的生活衣食无忧。在村里,提江尧旭、陆轩盛夫妻二人,村里无一不为他们竖起大拇指。受父母影响,江尧旭、陆轩盛的一双儿女也都懂事乖巧,对母亲的做法也都大力支持。如今,儿女也都各自成家,在母亲的影响下,每逢节假日便会提上东西来看望叔叔。“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们做表率,希望他们能做善良、有责任心的人。”这是陆轩盛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陆轩盛说:“只要我还在,就会尽力照顾好他,哪一天我不在了,我的孩子们也会好好照顾叔叔,要把这种孝道在我们家一代又一代传下去。”03见义勇为类
葛新松:勇救落水昏迷儿童
葛新松,男,章集街道张刘社区村民。3月26日下午5点多,章集街道张刘社区3岁的小男孩小军在家附近的池塘边玩耍时,不慎落入水中,邻居葛新松在发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小军救了上来。谈起当时救人的场景,今年58岁的葛新松这样回忆:当天下午,自己在家门口看到有小孩在池塘边玩耍,但后来小孩的身影突然消失不见,就意识到有可能是掉水里了,连忙跑过去,结果发现孩子正在池塘里挣扎扑腾着。情急之下,葛新松立刻跳入池塘中,将距离岸边约有1米多远的小军救了上岸。上岸之后,小军仍处在昏迷当中,葛新松立刻采取急救措施。几分钟后,小军终于苏醒了过来。“孩子醒来之后,我也就放心了”葛新松说道。小军醒来的同时,邻居杨芹也赶过来帮忙,将自己身上的外套脱下,把全身已经湿透的小军包裹起来,并立刻将小军送回家换衣服。而在附近干活的小军爷爷葛志红,在得知消息之后,也第一时间赶了回来:“没想到孩子在河边玩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以后一定会更加注意他的安全。”在听说葛新松这次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之后,张刘社区的许多居民纷纷表达了自己对葛新松的赞美。葛新松直言道:“这没什么,如果是其他人看到,相信也会和我做出一样的举动。”
桑学文:祖孙俩落水命悬一线专业救援队员碰巧路过救助脱险
桑学文,男,沭阳县蓝天救援队队员。年3月30日下午,桑学文路过桑墟镇元兴闸南淮沭新河水域,听到有人呼救:“快来人,救人啊!”,听到呼救声,他心头一紧,立刻寻声跑去,只见一名老奶奶漂在河中央,河面约有30米宽,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河水仍是冰冷刺人,老人不习水性,挣扎了一会儿已是力气渐弱,面部冻得铁青,情况十分危急。桑学文冲下河坡,又见还有一名孩童在离岸约2米处挣扎,桑学文二话没说,立刻跳入水中,奋力向孩子游去,将孩子先推向岸边浅水处。桑学文见老人已渐渐下沉,又迅速朝老人游去,沉着冷静施救把老人拉至岸边。桑学文把祖孙二人救上岸,已是筋疲力竭,但此时孩子已然昏迷、探不出呼吸,桑学文急忙检查孩子的情况,清理口腔异物,并立即用海姆立克救助法催吐,经过不懈努力,孩子渐渐有了呼吸,面部由苍白逐渐恢复了些气色,终于脱离生命危险。孩子的外婆泪如雨下,对奋不顾身救人的桑学文连连道谢。面对孩子家人诚恳的谢意,桑学文表示这是蓝天救人的职责所在,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会这样做的。在紧急时刻,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全,桑学文没有片刻犹豫,奋不顾身一跃水中,他勇救祖孙二人的暖心事迹迅速传播开来,大家纷纷为这位见义勇为的蓝天救援人点赞。桑学文用自己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了积极、向上、光明、正义的力量。04助人为乐类
陈加兵:乐于奉献的“献血哥”
陈加兵,男,沭阳县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陈加兵工作30年来,始终在执法一线,他不怕苦不怕累,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直体现着榜样的表率、引领作用。陈加兵为人正直,心存大爱,在单位团结同事,在小区团结邻里、热情助人,关心并参与小区公益事业,协助小区物业解决邻里矛盾纠纷,被怀文居委会和小区业主一致推选为楼栋长、优秀共产党员,并荣登小区善行义举榜。陈加兵是沭阳县冬游协会会员,平时热爱游泳,多次代表沭阳县参加省、市游泳比赛并取得骄人成绩。也曾因为爱好游泳而救了两条人命,年3月15号下午,沭阳县偏弘闸附近发生了一起父子俩溺水事故,陈加兵听到呼救后立即和游泳协会3名人员不顾危险,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展开施救,最终成功救起溺水的父子俩,获得市县见义勇为奖。大雪无痕,大爱无言,从年至今,陈加兵每年无偿献血一次,二十年,从未间断,年,被江苏省无偿献血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授予无偿献血铜奖。他说“要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国家、他人作力所能及的贡献”。
沭阳孝星
叶书翠:悉心照顾患病婆婆叶书翠,女,颜集镇花晏村村民。
叶书翠有着一颗纯朴善良的心。她的婆婆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大部分时间记忆失常、思维糊涂,经常做一些危险的事情。看着婆婆病情如此严重,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叶书翠每天无论多忙多累,都要陪婆婆说说话,期待能唤醒婆婆的记忆。她还和丈夫四处求医问药,期待能够治好婆婆的病。叶书翠一心一意、无怨无悔地照顾婆婆。每天做好饭,她盛好第一碗饭端给婆婆;平日里,经常买婆婆喜欢吃的零食。冬天天气好时,和丈夫一起牵着婆婆,下楼晒晒太阳。婆婆有时大小便失禁,但她却从来没有怨言,只是默默地整理、收拾。她十几年如一日为婆婆精心照顾婆婆,婆婆因患病时间长,不太认识人,经常无故发病,叶书翠因此不知道遭受了多少无奈和委屈,但她从来不向别人抱怨。即使在外忙碌劳累,也会拖着疲惫的身躯为老人准备饭菜。有人曾经问她为什么对婆婆这么好,她只是笑着说:“谁都会老,孩子孝顺老人是应该的。”百善孝为先,多年孝老情。叶书翠无微不至侍奉着病重的婆婆,用如水般平静的孝心践行着“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的千古名言,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美德,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
叶敬满:好青年撑起家中一片天叶敬满,男,悦来镇双蔡村村民。
年父亲被查出患有重度脑梗,叶敬满得知父亲的病情后,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生活,回到家乡照顾年迈的父亲。叶敬满在家总是把父亲照顾得特別好,从来没有让母亲在父亲的事情上操过心。父亲由于年事已高,又患上了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叶敬满每次在忙完农活之后,还要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总把好菜好饭给老人留着。父亲因脑梗常年卧床,他坚持每天为他擦拭身体、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这边父亲还瘫痪在床,母亲又生病住院,叶敬满每天要来回跑上多次,照顾两位老人丝毫不敢懈怠。有人说,孝顺老人最大的挑战是“色难”。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个好脸色,若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这样的情兄在叶敬满身上是看不到的,尽管有时候叶敬满也会遇到难心事,但他从不在父亲和母亲面前表现出来。这些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叶敬满在孝敬长辈方面得到了父老乡亲的绝口称赞。
姜红:十几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婆婆姜红,女,沭阳县交通运输局办事员。
姜红与丈夫结婚已有20年,婚后他们一直与婆婆同住,育有两个孩子,老大已上大学,二娃近4岁,在日常生活中,她不但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还要照顾因骨头坏死而长年瘫痪的婆婆。公公去世多年,十多年前,婆婆骨头坏死,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越发严重,直至无法正常行走,长年瘫痪在床,照料老人的重担就落到姜红夫妻身上。作为媳妇,婆婆的日常起居主要由姜红照顾,每天一日三餐端到面前,待老人吃完后,再端来热水、挤好牙膏,细心伺候老人洗漱完毕后,自己才去休息。帮老人洗澡、修脚是姜红的家常便饭,不让老人有“老人味”,宁可辛苦自已,出自己一身汗,换老人一身香。她经常把婆婆推出去晒太阳,陪婆婆唠嗑,听她唠叨年轻时的故事。老人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去北京看故宫,夫妻二人安排好手头事务,用轮椅推着老人,跨过高高的门槛,抬上一级一级的台阶,带着老人游玩了北京故宫,满足了婆婆的这份心愿。经过多年的磨炼,生活已把姜红变成了“高级厨师”“护理师”,更是把自己培养成老人的专业“理发师”。在姜红夫妻十几年如一日的照料下,87岁的婆婆虽卧床十几年,但心态平和,身无一点褥疮,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时不时还会给孙子孙女们讲电视上看到的内容。她们一家就这样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着。
最美青年
姜红与丈夫结婚已有20年,婚后他们一直与婆婆同住,育有两个孩子,老大已上大学,二娃近4岁,在日常生活中,她不但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还要照顾因骨头坏死而长年瘫痪的婆婆。公公去世多年,十多年前,婆婆骨头坏死,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越发严重,直至无法正常行走,长年瘫痪在床,照料老人的重担就落到姜红夫妻身上。作为媳妇,婆婆的日常起居主要由姜红照顾,每天一日三餐端到面前,待老人吃完后,再端来热水、挤好牙膏,细心伺候老人洗漱完毕后,自己才去休息。帮老人洗澡、修脚是姜红的家常便饭,不让老人有“老人味”,宁可辛苦自已,出自己一身汗,换老人一身香。她经常把婆婆推出去晒太阳,陪婆婆唠嗑,听她唠叨年轻时的故事。老人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去北京看故宫,夫妻二人安排好手头事务,用轮椅推着老人,跨过高高的门槛,抬上一级一级的台阶,带着老人游玩了北京故宫,满足了婆婆的这份心愿。经过多年的磨炼,生活已把姜红变成了“高级厨师”“护理师”,更是把自己培养成老人的专业“理发师”。在姜红夫妻十几年如一日的照料下,87岁的婆婆虽卧床十几年,但心态平和,身无一点褥疮,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时不时还会给孙子孙女们讲电视上看到的内容。她们一家就这样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着。
最美青年
姜红与丈夫结婚已有20年,婚后他们一直与婆婆同住,育有两个孩子,老大已上大学,二娃近4岁,在日常生活中,她不但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还要照顾因骨头坏死而长年瘫痪的婆婆。公公去世多年,十多年前,婆婆骨头坏死,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越发严重,直至无法正常行走,长年瘫痪在床,照料老人的重担就落到姜红夫妻身上。作为媳妇,婆婆的日常起居主要由姜红照顾,每天一日三餐端到面前,待老人吃完后,再端来热水、挤好牙膏,细心伺候老人洗漱完毕后,自己才去休息。帮老人洗澡、修脚是姜红的家常便饭,不让老人有“老人味”,宁可辛苦自已,出自己一身汗,换老人一身香。她经常把婆婆推出去晒太阳,陪婆婆唠嗑,听她唠叨年轻时的故事。老人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去北京看故宫,夫妻二人安排好手头事务,用轮椅推着老人,跨过高高的门槛,抬上一级一级的台阶,带着老人游玩了北京故宫,满足了婆婆的这份心愿。经过多年的磨炼,生活已把姜红变成了“高级厨师”“护理师”,更是把自己培养成老人的专业“理发师”。在姜红夫妻十几年如一日的照料下,87岁的婆婆虽卧床十几年,但心态平和,身无一点褥疮,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时不时还会给孙子孙女们讲电视上看到的内容。她们一家就这样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着。
最美青年
姜红与丈夫结婚已有20年,婚后他们一直与婆婆同住,育有两个孩子,老大已上大学,二娃近4岁,在日常生活中,她不但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还要照顾因骨头坏死而长年瘫痪的婆婆。公公去世多年,十多年前,婆婆骨头坏死,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越发严重,直至无法正常行走,长年瘫痪在床,照料老人的重担就落到姜红夫妻身上。作为媳妇,婆婆的日常起居主要由姜红照顾,每天一日三餐端到面前,待老人吃完后,再端来热水、挤好牙膏,细心伺候老人洗漱完毕后,自己才去休息。帮老人洗澡、修脚是姜红的家常便饭,不让老人有“老人味”,宁可辛苦自已,出自己一身汗,换老人一身香。她经常把婆婆推出去晒太阳,陪婆婆唠嗑,听她唠叨年轻时的故事。老人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去北京看故宫,夫妻二人安排好手头事务,用轮椅推着老人,跨过高高的门槛,抬上一级一级的台阶,带着老人游玩了北京故宫,满足了婆婆的这份心愿。经过多年的磨炼,生活已把姜红变成了“高级厨师”“护理师”,更是把自己培养成老人的专业“理发师”。在姜红夫妻十几年如一日的照料下,87岁的婆婆虽卧床十几年,但心态平和,身无一点褥疮,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时不时还会给孙子孙女们讲电视上看到的内容。她们一家就这样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着。最美青年
原文出自:沭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