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捷径?教育本来就没有什么‘灵丹妙药’!”71岁的周桂官身板挺直,端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似自语、似回味、似感慨……
然而,在外人看来,建校10年,八届高考,沭阳如东中学的本一上线率从49%升至年的70.5%,本二上线率从84%升至今年的98%,共有近名应届文化类毕业生进入高校,其中13人考取清华大学、11人考取北京大学,如此“高调”的成绩背后肯定隐藏着一个“秘籍”。
周桂官对此不置可否。他觉得,这不是一个值得花时间去讨论的“话题”。
越是这样,越发激起人们的“寻根”欲望。周桂官和他所创办的沭阳如东中学,在这,10年里究竟是怎么走来的?到底具不具有可复制性?当教育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民生工程之一,在沭阳及周边区域,搜索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时,人们先会想到“沭阳如东”;在创新探索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会想到“沭阳如东”;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会想到“沭阳如东”……周桂官和沭阳如东中学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为靶向。
“需要抬头望路,更应该脚踏实地,这才是教育工作者奔跑前行应有的姿态。”周桂官认为,“教育事业必须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心无旁骛,才能跑出属于自己的节奏,而其中,‘担当’是连接梦想的准绳。”
“潜移默化中,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已融合在‘如东节奏’中,当快必快,当慢则慢。”沭阳如东中学办公室负责人杨卫国补充道。
回望十年,从肩负“教育扶贫支教”使命来到沭阳,到受聘为宿迁市政府教育顾问,周桂官一直在探索、把握符合沭阳教育实际的发展节奏,并一直享受着这种发展的节奏。年12月底,已经办理完退休手续,从如东县政协督导员、县教育局党工委书记位置退休的周桂官,接到了如东县委、县政府关于赴沭阳县扶贫支教助学的决定,并征询由他带队前往的相关意见时,周桂官尽管知道支教扶贫这副担子并不轻松,但他并未有丝毫的犹豫,他想“一定要把如东的优质教育‘嫁接’到花乡大地”。
本来计划好的慢节奏的退休生活,被按下了暂停键。按照计划,沭阳如东中学年7月份将招收第一批学生,而此时校舍还躺在图纸上,支教教师的选拔培训工作也刚刚启动。周桂官急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一趟一趟往工地上跑,催进度、看质量。与此同时,为保证首批选拔到优秀的支教教师,周桂官亲自选人把关,再到支教教师家里一个个做思想工作,并带着首批新教师到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进行封闭式跟班培训。
年的6月底,骄阳似火。沭阳如东中学高一新生如期报名,一切井然有序。当天,周桂官身着白衬衫、深色西裤,站在校门口笑容满面,不停地和充满期待的家长、学生一一招呼。“谁能想到一位61岁的老人6个月内在工地上跑烂了3双皮鞋?在开学前一天,他和80位老师硬是靠着手提肩扛,把一包包生活用品送到每一个学生公寓里?”和他一起前来筹办学校的于树华老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有些感动。
琅琅书声回荡校园,人们的疑惑却在空中。“行吗?”“新学校能怎么样?”周桂官从不作回应,并要求所有老师都一样,按照“如东节奏”用时间和成绩来回答。
“向校长看齐”,当年开学前的全体教职员工大会上,周桂官立下了让很多人都很吃惊的承诺。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周桂官每天习惯性地拿起夹着笔的笔记本开始巡查教学区,随机推门听课,每天至少4节。如今学校有五栋教学楼三个年级80多个班,他依然如此,每天上上下下四五个来回。“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从备课到课堂教学,来不得半点懈怠,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福气,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成长提升。”沭阳如东中学老师纪小苏感慨地说,“从71岁的周校长身上,我们真正懂得了一名教育工作者‘担当’的纯粹内涵。”十年时间,周桂官“带”出了3名特级教师、3名教授级高级教师、3名宿迁市名师、2名全国模范教师、多名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60多名教师在省、市优课等竞赛中获奖。
一边带着老师在教学本领提升上“快”起来,一边又让课堂“慢”下来。“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学得进、学得会、学得好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周桂官基于学生实际情况探索出“”课堂教学模式,即一堂课老师主讲不能超过30分钟,针对教学内容专题训练不低于15分钟,针对性提问不少于15人次。“要让学生在三年时间里做到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圆大学梦想,成国家栋梁。”周桂官说。
有人说周桂官“不近人情”,然而在他的办公桌上,贫困家庭学生助学档案和全体教职员工生日表,始终放在成堆材料的最上面;有人说周桂官“抠”,然而他先后8次捐出自己的积蓄和政府奖励他个人的多万元资金,设立了“周桂官教育奖励基金”;有人说周桂官整天待在学校,不懂“人情世故”,然而他收获了“宿迁市感动教育十佳人物”“宿迁市荣誉市民”“领军校长”等诸多荣誉称号。不过,最让周桂官感动的却是全校80多个班级的班长代表名学生签名的奖状——“最帅校长”奖。
周桂官的妻子、沭阳如东中学党委副书记樊志瑾拿出一张10年前的照片,周桂官当时的满头黑发,如今日渐稀疏。“去年一年仅回家3次,清明节2天、暑假7天、春节7天,一年天有天‘泡’在学校里。”樊志瑾扳着手指数着,“哪天等他干不动了,我就陪他一起回家……”(海鸥邹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