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沭阳县司法局积极探索法治小区治理模式,以“三治融合”助推小区党建引领、说事议事、群众参与和社区管理,凝聚小区建设和基层治理合力。
一是党建引领“微网格”。以小区党组织为关键着力点,突出党的引领,构建“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社区党支部—小区党组织”三级组织治理体系,在乡镇(街道)党委领导下,形成“党支部+业委会+红色物业”三方联动格局。同时,以网格化为依托,每个小区都是一个“微网格”,作为社区治理的最小单元格,借助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实现村(社区)党建微网格全覆盖,构建居民网格更贴心、专属网格更专业的微网格矩阵,逐步形成以党建为引领、居民为核心的党群联动治理共同体。
二是小区说事“微平台”。制定小区说事实施方案,经过前期调研,确定2个小区作为试点小区开展“小区说事”活动。搭建“小区说事”微平台,依托小区门卫室、党员活动室和居民活动室,按照“六有”标准(有固定场所、有值班人员、有热线电话、有问题登记薄、有意见信箱、有公示公告栏),设立说事点,将法治元素和道德元素融为一体,加强小区法治文化建设。以组织推荐、小区居民举荐和个人自荐的形式推选业务会委员、小区党员代表、热心业主代表、人民调解员、社区法律顾问等方面15人组建小区说事团,强化说事队伍建设,拟定说事清单,制定说事制度和说事流程。
三是群众参与“微自治”。全面了解小区居民专业、特长情况,鼓励小区居民积极参与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建立文体、医疗、生活服务等各类志愿团队,积极推动群众参与小区治理。通过小区说事团成员走访、调查、座谈等形式,广泛收集小区居民反映的问题和诉求,鼓励群众参与到小区说事活动中提意见、说建议、谈看法,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同时,动员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体性的自我服务,不断提升居民自我管理、教育、服务和监督水平。
四是社区管理“微服务”。坚持从细微处入手,以社区居民实际需求为导向,将政府和各种管理职能延伸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细微化、经常化的便民服务。积极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资源,为居民提供及时、便捷法律服务。借助社区妇女儿童工作室、青少年之家、养老服务区和文明实践活动室等室内载体,通过社区“微服务”志愿者,提供清洁社区环境、扶贫解困、矛盾调解、法律服务、照顾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区服务,对接群众需求清单,不断拓展“微服务”项目和内容,逐步形成社区管理“微服务”体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