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涛镇在年之前名叫太平乡
为纪念朱沂涛烈士的革命精神
后人将其家乡更名为沂涛乡
年10月撤乡设镇成为沂涛镇
并沿用至今
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革命烈士朱沂涛的家乡
——沂涛镇
去重温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了解英雄家乡的人民是如何用烈士精神
激发复兴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实现高质量发展
朱沂涛,年生于太平朱刘庄一个贫苦农民家中。抗战爆发后,朱沂涛积极参加地方民众抗日活动,次年在家乡组建民众抗日联防队,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9月,时任沭阳县九区八中队民兵中队长的朱沂涛,接到上级命令,阻击沭城下乡抢粮的日伪军,在张圩鸭庄阻击战中光荣牺牲,年仅36岁。
回忆起爷爷朱沂涛,今年62岁的朱少东介绍说,经常听父辈说起爷爷的故事,爷爷英勇善战、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直是他学习的榜样,也激励着他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了一生。
朱沂涛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代人。在沂涛中学,朱沂涛烈士塑像坐落在学校的中轴线上,向一代又一代学子诉说着曾经的革命故事,也成为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革命遗志的精神源泉。
沂涛镇地处苏北宿、淮、连三市交界,为宿迁市、沭阳县“东大门”,是淮海革命老区。毛泽东、江泽民、胡锦涛曾先后就沂涛发展做过批示。如今,朱沂涛的出生地沂涛村,正乘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东风,依托绿色的自然肌底,发挥生态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瓜蒌、稻虾养殖等高效农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发展好英雄的家乡,就是对英雄最好的缅怀。在朱沂涛烈士的精神鼓舞下,沂涛镇始终围绕党建引领一条主线,突出社会稳定和项目招引两项重点,实施民生实事、精准扶贫、生态环境三大工程,提升“文化强镇、自我学习、政策执行、责任担当”四种能力,通过不断扛实政治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共有重点工业企业34家,已初步形成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白酒酿造为主体的工业格局,并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积极打造“瓜蒌小镇”。
此外,该镇还依托各村地理优势,在柴南河、六塘河古屯河沿线村居发展“稻虾混养”示范基地多亩,花卉苗木亩、蔬菜亩、果树亩等特色农业新格局,让当地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祝愿沂涛
明天更美好
记者/仲利张岩编辑/朱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