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高云龙)“决胜全面小康补短板、强弱项,必须强化发展意识,抓牢第一要务。”9月23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爱军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强弱项推进会上强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发展仍是第一要务、总方法总钥匙,必须毫不动摇、紧抓不放。这一鲜明要求,正在化为全市各地谋转型、促发展的自觉行动。
“正如市委张书记强调的,对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我市全面小康建设还存在诸多短板和弱项,归根结底是发展不够充分。”据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保险小镇)党委书记费新力介绍,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强弱项推进会精神,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保险小镇)思想高度统一,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抓好项目招引和建设,全力打造省级现代服务业特色小镇。
费新力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保险小镇)集中力量,争分夺秒,尽锐出战,持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确保今年新落户园区的各类项目不少于50个。同时,积极创新,进一步优化帮办服务,加快科大讯飞智能语音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转化,锻造发展强支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距离年年底时间有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我们等不起也慢不得。”宿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修录说,“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强弱项,我们严格按照市委张书记要求,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总方法总钥匙,毫不动摇、紧抓不放。”
杨修录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尤其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强弱项推进会后,宿城经济开发区在招大引强上增量的同时,创新实施低效利用资源盘活工程,扶优扶强活存量,突破园区发展空间限制。“主要由下属国有城投公司出资回购经营困难企业的闲置厂房,进行针对性改造后,供应给新招引优质项目使用,激活发展动力。”杨修录说。
自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强弱项推进会召开以来,沭阳县桑墟镇迅速行动,认真对标找差,狠抓产业转型,提升工业水平,推动发展高质量。“作为全市木材加工特色乡镇,我们共有木材加工上下游企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0家,发展势头强劲,但也存在企业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少、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桑墟镇党委书记姜若鸣说。
找准问题,积极解决,推动转型。据姜若鸣介绍,桑墟镇坚持规划引领,积极引导木材加工产业由传统低端产品向木地板、阻燃板及乐器等终端产品转型,并计划投入万元,实施40项科技创新项目,推动30家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进转化20项科技成果,招引10名博士学位人才,推动全镇工业经济实现绿色跨越、高质量发展。
全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宿城区龙河镇在加快工业强镇建设的同时,创新思路和举措,让传统产业项目老树发出新芽。“我们积极推进葛根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示范带动农业特色发展、迸发新活力,拉长发展短板。”龙河镇党委书记徐大伟介绍。
当前,龙河镇已引进并扶持建成集育苗、种植及产品深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葛根种植园,正加大有关深加工项目建设,进一步做优“龙河葛根”品牌,并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科学推进靳桥、祠堂等村设施蔬菜产业集聚发展、园艺花卉由局部“小盆景”向成片“大花园”转变。
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发展。近年来,市湖滨新区黄墩镇李甸居委会依托靠近骆马湖、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已成功打造“黄墩湖大闸蟹”品牌。“这段时间螃蟹上市,居委会的电商平台每天都有一百多单,帮助养殖户把螃蟹卖到全国各地。”李甸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蒋夫奎说。
蒋夫奎告诉记者,抓牢发展第一要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李甸居委会已找准路径。“在完成整村搬迁,消除生活污水的基础上,我们将更大力度做好骆马湖‘清四乱’以及河湖管护工作,持续改善水环境,用好水养出好蟹,并进一步完善养殖质量溯源系统,不断放大生态养殖强村富民效应。”蒋夫奎说。
“让税收杠杆在促进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市税务局所得税科负责人姚宝春说,推进补短板强弱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市税务工作者责无旁贷,主动担当,“我们把减税降费、科技研发税收优惠等各类税费优惠政策整理汇编成册,通过邮递、走访等方式送到企业,指导用足、用活政策,推动发展取得新突破。”
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强弱项推进会精神,我市各地党员干部正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保持定力、攻坚克难,抓牢发展第一要务,向前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