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今天,江苏推荐的这些个人和集体为何被国家
TUhjnbcbe - 2021/4/6 20:54:00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我省赵亚夫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我省推荐的36名个人、27个集体入选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

40年坚守科技兴农的情怀,创造性提出“水田保粮、岗坡致富”的工作思路,发展高效农业。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扑身田间地头,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人均收入从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走出了一条苏南丘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

先进个人中,有和江苏援藏干部守望相助,攻坚克难,把脱贫攻坚贯穿援藏全过程,创新开拓“融合式援藏”路径的沈海斌;有从白手起家到创业致富再到返乡做村官,带领“穷壳村”逆袭,交出一份实实在在的“扶贫答卷”滨海县八巨镇前案村*总支书记朱洪辉。先进集体中,有在全国首创村民慈善互助福村宝模式,极高效率地缓解农村大病支出型贫困问题,被老百姓称赞为构建中国农村“第二医保”的福村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最新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省委、省*府组织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经过不懈努力,全省.9万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年人均收入达到元以上,“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不断巩固提升;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6+2”片区和1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区面貌显著改善。与此同时,我省还扎实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工作,助推8省区个贫困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近万人脱贫摘帽,为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省*府扶贫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卓炜介绍,下一步,江苏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积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榜样的力量——表彰者事迹汇

脱贫攻坚楷模:

60年如一日,他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赵亚夫:发展农业、致富农民是毕生追求

一年天,有天以上时间“泡在田里”,在镇江市句容天王镇戴庄村的田间地头,人们总能看到一位耄耋老人忙碌的身影。

在戴庄,有些村民或许不知道村干部是谁,但没有人不认识赵亚夫。“在外人眼里,赵老不善言辞,但只要和我们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农民彭玉和说,还有一句话在我们这儿也广为流传,“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人们说,赵亚夫看农民、看土地、看作物时,眼里也总是满含感情。

年,赵亚夫出生于常州,儿时的梦想是做一名新闻工作者。但真正让赵亚夫确定志向,并最终扎根农村的是源于一次少年时期的经历。“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医院看病,亲眼看到,不到两个小时,三位农民均因贫病交加相继离世。这件事给我很深的刺激!”

当时,赵亚夫正就读于宜兴农林学院,正为发现报考的所谓“农机专业”不是开拖拉机而是农学专业而懊恼不已。这件事以后,让他彻底改变了主意。“农村太苦,农民太穷,农业太重要了!历史把我选出来,把繁难的担子搁在了我的肩上,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年,20岁的赵亚夫毕业后被分配到镇江市农科所工作。从此,他便扎根于广袤的农村大地,60年如一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从农技员到志愿者,他用实践表达着对土地的一片深情。

年少好学的赵亚夫先是主攻粮食增产,为农民温饱而刻苦专研。期间又在武进、丹阳、宜兴等地农村蹲点7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足迹踏遍苏南丘陵山区最贫穷、最落后、农民最需要的地方。

年,赵亚夫赴日本学习水稻种植技术。为尽快把先进技术学到手,他每天学习工作超过16个小时,还用节省下来的外汇换回13箱农业书籍资料和20棵宝贵的原种草莓苗。

回国后,他创造性提出“水田增粮、岗坡致富”的丘陵山区农业开发思路,带头到农村一线推广从日本学习到的草莓种植技术。为提高培训范围和效率,他还建起了上千亩的农业示范园,让农民在里面学习、实践,很快,就带动了一大批农民,也带出了一大批万元户。茅山老区第一批楼房盖了起来,村民称呼它们为“草莓楼”。

年,赵亚夫当选镇江市人大副主任,他难以割舍乡土情怀,提出不驻会请求,坚持到农村去、到基层一线去。直到1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镇江市委领导问他有什么打算。他仍然考虑的是:到全镇江最贫困的一个村——戴庄村去,探索经济薄弱地区如何率先实现小康现代化。

戴庄,地处茅山山脉中部,地势高亢、土壤贫瘠、灌溉困难,历史上就是一个穷山恶水,农业效益很低的地方。年之前,村民人均纯收入还不足元。

正当村民苦苦寻找脱贫之路时,赵亚夫来了。这一次,他的身份是普通志愿者。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退休20年来,赵亚夫坚持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的“三不”原则,一年四季都在为农民的事情奔劳。戴庄村村民人均收入也从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村集体经济从欠账80万元到年收入万元。省委省*府3次发文推广“戴庄经验”。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20年时间,赵亚夫把致富经从一个村念到了千家万户。

8年汶川地震后,年近七旬的他主动请缨,先后18次飞往绵竹援建灾区,指导建成江苏援川农业示范园,带动农民增收3亿元。

年以来,他和团队积极参与东西部对口扶贫,走进陕西、江西、湖北、贵州、*、广西、重庆等地,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多万亩,惠及农户16万户,帮助农民增收近亿元。

年,赵亚夫带领农业专家团队,第一次走进黔东北的大山深处,为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把脉问诊”。四天里,他走过了沿河的7个镇14个农业点,手里拿的总是当地的农作物,心里惦念的都是老百姓的脱贫致富。

赵亚夫常说,自己用17年的时间探索出“戴庄经验”,要用更长的时间将它复制推广到更多的贫困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少、一户都不落。”

但是,扶贫路上,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

“只有薪火相传,才能生生不息。”年5月,亚夫团队工作室挂牌成立,建立了“亚夫团队工作室+地方分室+农业专家+乡土人才+种养大户”的组织体系,累计培育农村科技人才1名,已为句容多个农村合作社、45万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他还手把手培养出6名全国劳模、8名省部级劳模,组建了一流的农业科技服务团队,先后完成了稻麦栽培新技术、草莓良种引进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等15项科研项目,出版了实用科普手册多万字。

“我40岁学日语,50岁学营销,60岁学电脑,70岁学种有机蔬菜......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也希望有更多的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天,江苏推荐的这些个人和集体为何被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