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味觉记忆沭阳篇
TUhjnbcbe - 2021/6/27 23:12:00

味觉记忆—沭阳篇

邵黎

在我小的时候,大概上世纪80年代,苏大强还不那么强,也没分得那么细,什么13太保。那时候,只有11个市(没有泰州和宿迁),也只分苏南苏北(还没有苏中的概念)即便如此,南北的鸿沟也相当大,以至于我回到常州,会被叫做“江北人”;回到沭阳,又是个“蛮子”。

然而,每年至少一次的穿梭,是逃不掉的。从十一还是十二岁开始,这种穿梭就要独自完成了。最早还没有沭阳到常州的直达车,必须从陇集到沭阳再到淮阴再到常州,沿途分别有三姑/二伯负责沭阳的接送,大伯负责淮阴的接送。后来有直达车了,就省略了淮阴的一段。

所以,那些年里,小候鸟的经典路线是陇集-沭阳-常州。

因为长江上基本没什么桥,长途车是必须在泰兴过轮渡的,遇上天气不好或者事故或者过年过节,一等3、4个小时很正常。所以车总是早早就发,夜幕深沉才能到。我每次都必须在沭阳住一晚,第二天5点就起床赶车。

每次在下午的末班车到沭阳后,三姑夫就会骑着28寸的大自行车接我回去,烧水洗澡,准备好吃的,然后给我已经满满的行囊加塞。其中从来少不了的,是几十个依然带着暖意的鸡蛋糕。在堵车或者等轮渡的时候,小心翼翼地摸出一个来……然后,总是情不自禁地吃上7、8个才收得住口。

我一直以为那是三姑自己做的,长大以后,即使想吃,也从不试图在别的地方买到。记忆里那种味道是如此唯一,只与三姑挂钩。以至于在很久后的年,很遥远的仰光,突然看到一张一模一样的鸡蛋糕照片,我才知道别人也吃得到。囧!原来,它是自家拿着面、鸡蛋和油,到一个专门做这类蛋糕的铺子,给一些加工费做出来的。

不过,我很庆幸我一直的误会,因为近30年来,我从来没有想过这种味道是可以在他处复制的,从而也没有让它泛滥到味蕾的无动于衷。我一直想着有机会回沭阳的时候再好好吃几个,希望今年能够成行。

说实话,记忆中沭阳好吃的东西不多,因为我待在物质短缺年代。炒排(一种竹筏形状的面食)是我比较心仪的,馓子人间至美,棒子面粥其实我也爱喝,转圈(喝这种粥要转着圈喝)也好玩,就是加多的那几个棒子面饼有点拉嗓子。赶集时能买到排骨和猪肺。在那个炖一锅肉香满村的时代,奶奶会耐心地洗干净猪肺,再灌进鸡蛋,白白胖胖地炖烂后一切开,每个肺泡里都是**的鸡蛋羹,蘸上香醋,那滋味堪称销*。

爷爷爱喝口小酒,我剥花生他油炸,然后一起享受。剥花生漫长而无聊,发现一个3节的就能激动半天,不像现在的,基因变了,四节五节的比比皆是。爷爷体恤我的辛劳,有时候会多倒些油,给我炸油果果。从油锅里捞出来后马上撒白糖,颠上几十下,凉了后装在一个大饼干桶里,放在柜顶,等着奖赏我,也等着我偷。

我们住在镇上,因为是外乡人的缘故,爷爷奶奶很少让我去村里玩。只有5年级的暑假,因为快回常州了,破例让我去一个同学家住了2天。那两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迅哥儿”的快乐。我们在池塘里抓虾,从后面偷偷接近,双手一合,基本89不离10。自己抓的自然特别香,加上同学家的做法也跟奶奶不一样,那种滋味没有再被复制过了。我们在田埂上钓*鳝,使劲解数也没得手,他父亲刚好路过,两铁锹就给挖了出来。我们就地把它烤了,连内脏都没去。但是,真的很香很好吃啊。

很多东西,初尝的时候惊为天物,多了几次就习以为常,比如方便面、某某牛奶;有些东西,初尝的时候痛不欲生,多了几次就惊为天物,比如榴莲和生蚝(生吃)。有些东西,阴差阳错地一再错过,终于失去了尝试的机会和勇气,比如知了猴(知了的幼虫)。

一直听说知了猴美味绝伦,太多太多次想吃这玩意了,但屡屡失之交臂。首先是我不太会抓,拼尽全力挖出一只,哪里舍得吃?放在盒子里祈祷它脱壳还来不及呢。后来终于有卖的时候,好不容易买到了一斤,正准备午餐的时候吃,*使神差地,长途车要提早2个小时开(那时候已经不要一整天了,所以下午两点也有车。)

那是唯一一次提前开车,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如今拒吃野生动物蔚然成风,这个遗憾,应该没办法弥补了。

错过的只能错过了,但三姑的鸡蛋糕,还在那里等着我。

小魔头哈夫

1
查看完整版本: 味觉记忆沭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