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辣疙瘩
TUhjnbcbe - 2021/6/28 19:14:00
北京哪家皮肤科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辣疙瘩文

夏炳文

小时候,父母晚上在煤油灯下说话,总是说个不停,能说很长很长时间,灯光暗了,挑一挑灯芯继续说。我一觉醒了,还在说,就很纳闷:都困死了,哪来那么多的话说?现在,我们渐渐老了,这样说话的次数和时间越来越多,心里才明白:两个人能在一起安安静静地说说话,是个多幸福的事情!

晚上喝米粥,吃的是“大头菜”酱菜,我特别喜欢,一股浓浓的酱香味。医生不让吃太咸,别的好说,“大头菜”酱菜没能控制住,希望我的医生不要看到这篇文章。吃饭时,妻子不时用筷子指指我,叮嘱我少吃点,不要自作自受,我多伸一下筷子,她的筷子便扬起来,将酱菜砸回碟子里。

我们一面慢慢吃饭,一面慢慢聊天,聊着聊着,聊起了桌上的“大头菜”酱菜。我说,这么好吃的酱菜,居然是“辣疙瘩”腌出来的,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辣疙瘩”,我和妻子两人都很熟悉。过去农村几乎家家都种一点,是一种很常见的蔬菜,很像萝卜,地面长着绿缨,块茎长在地下,但远远没有萝卜那么好看,也没有萝卜那么好吃。“辣疙瘩”表皮皱皱巴巴,疙疙瘩瘩,如果直接食用,有一股辣味,很呛人,故名“辣疙瘩”。不单是我们老家,据说很多地方都这么叫,可见其丑陋和难吃,实在为大家所公认。其实,“辣疙瘩”学名“根用芥菜”,属于芥菜的一种。

这样既丑又难以下咽的东西,谁会喜欢呢?应该没人喜欢。但事实并不其然。

如若将“辣疙瘩”洗净切片或切条,放入缸内,加盐水,慢慢腌制,“辣疙瘩”辣人的呛味便没有了,变得又香脆又美味;如若加酱油腌制,便是我们常吃的“大头菜”酱菜,切开,酱香味飘满一屋子,这样的腌咸菜,谁不喜欢吃呢?一口米粥,一根咸菜,多惬意!我们这里吃法更简便,是将“辣疙瘩”切丝,焯水,加盐,加各种佐料,冷拌,也很好吃。我们两人小时候都吃过不少。

据记载,曹操“性刚烈,喜食芥球”,这大概和性情有关,喜欢那股子辣味吧。《红楼梦》里说,林黛玉吃粥,丫鬟雪雁端上“南来的五香大头菜”,还加了点麻油和醋,看样子也很喜欢吃。古人出远门,都要带“路菜”,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从北京到广州用了3个月时间,他不但在旅途中常吃“路菜”,而且吃的多半是五香大头菜,因为不易变质、便于携带。汪曾祺写过一篇《昆明菜》,里面说:“昆明谓黑大头菜为黑芥。袁子才以为大头菜偏宜肉炒,很对。”袁子才,就是袁枚,在我们沭阳做过县太爷的,也是个美食家,他家的随园就像个大饭店。

我和妻子两人又聊起小时候。那时,家家自留地都有一小块,种点“辣疙瘩”,用盐腌着吃,或冷拌着吃,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辣疙瘩”腌的咸菜,是养活了几代人的,劳苦功高。“大头菜”酱菜很常见,我小时候,便常常是一手拿煎饼、一手拿酱菜,吃得心满意足的,比现在的大餐美味多了。

“辣疙瘩”,直接吃,不能吃,煮着吃,难吃,炒着吃,也不好吃,但腌着吃,就变成了美味,是不是很奇妙?由此联想开去,我和妻子两人都很有感触:不管什么,都不能貌相,绝对不能,“辣疙瘩”和“大头菜”酱菜,一个难吃,一个美味,很难联系到一起。

妻子说,一个亲戚,普普通通的农村人家出身,很老实,很少见他说话,个子不高,相貌也普通,即便在农村也算是一般人,念书不多,大概也就初中毕业吧。但是呢,非常能吃苦,再苦再累,从来不说,就是低头做事。起先也就是在街边摆摆摊,后来慢慢扩大,有了门面,又慢慢办起了工厂,期间也经历一些挫折,几近失败,但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拥有几千万资产,是个很像样的老板,还经常和外国人做生意呢。妻子感慨说,你哪里能想得到呢?

我也很感慨,想起了我的一些学生。我从教十二年,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有成绩好的,有成绩差的,包括不好不坏中不溜的。有些学生,念书的天资不高,有的没有考上学校,有的考上学校也不怎么样,可是,毕业多少年后,我们再看看,很多学生的变化都是惊人的,远非当年能预想到的。那些所谓的“差生”,有些人取得的成绩,是老师、父母、同学都绝对没有想到的。作为老师、作为父母,都要反思,对所有的孩子都不能轻言放弃,谁知道他们将来会怎么样呢?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他们一直努力下去。

我们还聊起身边人、一些亲朋好友,努力和不努力的差距,实在太大,无一例外。我们觉得,世上绝顶聪明的人和十分愚笨的人,都是极少数极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很小很小,后天发展如何,全在努力与否。我们还聊起自己,回头想想,年轻时努力的程度很不够,也错过了很多发展的好时机,如果重新来过,我们一定不会再那么蹉跎岁月的。人生,努力是第一等大事,年轻时把很多琐事当作事来做,实在是个错误,缺乏的,就是坚持不懈地做好一件正事。

“辣疙瘩”能脱胎换骨,靠的是痛苦的腌制过程;人想要有点出息,靠的是不停的努力奋斗。这个努力奋斗,全在你自己。

曾国藩说:“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一个人,如果真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可以读书,就是旷野地方,热闹场所,也可以读书,背柴放牧,都可以读书。如不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不宜读书,就是清净的地方,神仙的环境,都不宜读书,何必要选择地方,何必要选择时间,只要问自己:自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

我们现在老了,看人只看本质: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长相,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学历,说这些有什么屁用?就看你自己努力不努力。有些人努力了,“辣疙瘩”变成了人参,让你刮目相看、感慨万千;有些人不努力,人参的苗子变成了“辣疙瘩”,“辣疙瘩”还是那个“辣疙瘩”,扔在路上也没人看一眼,怪谁呢,只能怪你自己。

饭吃完了,我和妻子还在说,说了很长时间,也感慨了很长时间,碗筷都忘了刷,就像当年我们的父母那样,慢悠悠地说,说很长时间。大概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吧。

我想找个机会,把这些感慨告诉我们的女儿,又写成这篇文字,想告诉更多的人,希望他们都能好好努力,无论如何努力都不为过,不要辜负这大好年华。

辜负了,实在太可惜,无法回头重来。

年4月4日

一个有温度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辣疙瘩